外企和民企的销售,到底哪个好?看看大家的现身说法
2025-01-11 19:16:24
#实话实说#
大外企的销售在presentation能力,行业的专业度,人际协调,行业视野更占优。
对比酒桌文化,under table才是民营销售的杀手锏,但这个不是唯一而优先判定销售能力。
另外,大外企销售可以去民营适应其文化,但是民营销售是很难,很难,很难到外企做销售。
外资的决策过于慢,对外企员工来说是坏事,对外企公司来说是好事。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外企故意设置障碍去告诉自己的员工,不要去赚那些很麻烦又高风险的钱。外资赚钱是通过技术、规模、行业壁垒,这种降维打击。绝对不是用心服务客户打磨产品赚辛苦钱的。一旦外资发现领先优势不复存在,没办法躺着圈钱了,被迫要和国产竞争对手内卷打鸡血拼刺刀才能拿到订单,那外企的第一反应就是, 要考虑换个赛道,或者撤出中国了。
过去外资就是用流程和专业化打击我们,不过这十年中国也学会了,更加专业,流程也更加完善成熟。一旦所有人都模式化,流程化,外资也就没优势了,所以近年来外资的利润反而来自高端定制个性化的产品,比如咨询公司等等
外企产品核心竞争力一直在衰退。那些技术壁垒很强的外资企业在每个领域的公司,就只有那么一两家。芯片,机床,波音,3M,杜邦数来数去就这些公司。而且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可以限制巨头们的利润,比如强制性的合资办厂(汽车),带量采购(医疗器械),必须在中国建厂并雇佣中国劳工(特斯拉),供应链中国产比例超过30%(苹果)。
对于真正绝对的技术壁垒类产品,美国是禁运的,这部分利润最大的头,外资反而拿不到。
总体来说,外资品牌由于其自身品牌和技术带来的竞争力,对于销售方面并不需要动太多歪脑筋,一切公事公办都能把订单签了。凡是要潜规则应酬的都是极度内卷竞争的行业,如国产的机电设备、自动化设备、工程机械、化工、机械加工等行业,其次是基建、建筑、地产等传统行业,这些行业的特点是,大家都没啥竞争力,同质化明显,给谁做都一样,这时候就得在销售上动点歪脑筋了。
没办法,中国现代化企业起步晚,制度相对没那么完善,怎么好用怎么来,制度和流程比外企要差的多,但是灵活,反应速度快,但是民企到了一定的规模,肯定会走外企这种制度...毕竟被实践证明过行之有效.. 但是你让一个在外企干的很久的销售,去民营企业坦白说,适应能力很不一样,之前有朋友在富士康干,后来跳槽去到GE.她说每天上班就像玩一样,打酱油,又好混...不可否认的是,这些外企的人才挑选标准都比较高,但是太舒服了,久而久之你懂的,在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,外企还是不错的,你看看门槛低的行业,中国民企干外企那真是....